《善良的嫂子3》_善良的岳母完整版|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好姐妹高清在线韩国电影观看,日本伦理片观看,2023伦理最新伦理观看

首頁 > 行業動態 >

新聞詳情

兩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 凝聚改革合力 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

2016-08-23

  據新華社8月22日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這之前的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意見》和《方案》。兩份文件全文的印發,對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綠色發展動能、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明確5方面試驗重點,務求改革實效

  對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目的,此前召開的中央深改組會議說得很明確: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此次全文發布的《意見》首先明確了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在主要目標部分,《意見》提出,設立若干試驗區,形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國家級綜合試驗平臺。通過試驗探索,到2017年,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的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重要進展,形成若干可操作、有效管用的生態文明制度成果;到2020年,試驗區率先建成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資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對于試驗重點,《意見》明確了5個方面:

  一是有利于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目前缺乏具體案例和經驗借鑒,難度較大、需要試點試驗的制度。二是有利于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的制度。三是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綠色產品的制度。四是有利于實現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五是有利于體現地方首創精神的制度。

  在試驗區設立方面,根據《意見》,要統籌布局試驗區。綜合考慮各地現有生態文明改革實踐基礎、區域差異性和發展階段等因素,首批選擇生態基礎較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貴州省作為試驗區。今后根據改革舉措落實情況和試驗任務需要,適時選擇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驗區建設。試驗區數量要從嚴控制,務求改革實效。

  同時,《意見》提出,合理選定試驗范圍。單項試驗任務的試驗范圍視具體情況確定。具備一定基礎的重大改革任務可在試驗區內全面開展;對于在試驗區內全面推開難度較大的試驗任務,可選擇部分區域開展,待條件成熟后在試驗區內全面開展。

  《意見》特別強調,要統一規范各類試點示范。

  一要整合資源集中開展試點試驗。根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部署開展的各類專項試點,優先放在試驗區進行,統籌推進,加強銜接。對試驗區內已開展的生態文明試點示范進行整合,統一規范管理,各有關部門和地區要根據工作職責加強指導支持,做好各項改革任務的協調銜接,避免交叉重復。

  二要嚴格規范其他各類試點示范。自本《意見》印發之日起,未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各部門不再自行設立、批復冠以“生態文明”字樣的各類試點、示范、工程、基地等;已自行開展的各類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到期一律結束,不再延期,最遲不晚于2020年結束。

  福建試驗區要完成六大重點任務

  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花落福建,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方案》指出,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生態省戰略,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具備良好工作基礎。

  《方案》明確,按照整體協調推進和鼓勵試點先行相結合的原則,支持福建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整合規范現有相關試點示范,推動一些難度較大、確需先行探索的重點改革任務在福建省先行先試,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福建省改革“試驗田”作用,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引領帶動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對于福建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方案》從4個方面予以明確:國土空間科學開發的先導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先行區,環境治理體系改革的示范區,綠色發展評價導向的實踐區。

  《方案》明確的主要目標包括,經過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力爭到2017年,試驗區建設初見成效,在部分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到2020年,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造出一批典型經驗,在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全國前列。

  《方案》從6方面用大篇幅提出了重點任務:

  一要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開展省級空間規劃編制試點,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簡化用地指標控制體系,調整按行政區和用地基數分配指標的做法。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基于主體功能定位的國土開發利用差別化準入制度,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二要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建立用能權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推進生態環境保護,2016年研究出臺福建省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

  三要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妥善處理流域上下游之間、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強化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完善生態保護區域財力支持機制,建立穩定投入機制,綜合考慮不同主體功能區生態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異,切實加大對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特別是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力支持力度。

  四要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完善流域治理機制,完善海洋環境治理機制,建立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健全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機制,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先行在莆田市開展試點,2017年出臺實施方案,在全省全面實行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跨部門環保協調機制,2018年研究出臺福建省環境治理監管職能整合方案,有序整合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建立權威統一的環境執法體制。

  五要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建立自然資源產權體系,開展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按照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明確由一個部門并授權其代表國家對在同一國土空間的全民所有的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荒地、海域、灘涂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統一行使所有權。

  六要開展綠色發展績效評價考核。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體系,突出經濟發展質量、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生態文化培育、綠色制度等方面指標。建立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差別化考核機制,突出綠色發展指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完成情況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權重。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以保持良好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探索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核算機制。

  《方案》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建設的工作指導、政策支持和跟蹤督查,協調解決試驗區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福建省要建立試驗區建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明確專職機構和人員配備,細化任務分工,集中力量抓好組織實施。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環境保護部發布公示 杭州市等40個地區擬命名為國家生態市(縣、區) 下一篇: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2016年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